长江日报记者胡雪璇万店优配
“这个村没问题,换一个村,我们是去解决问题的。”6月19日中午,江夏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辛庆一边吃盒饭,一边跟同事安排下午的走访事宜。
在同事们眼里,1987年出生的辛庆是一个有虎气、有冲劲、敢担当的干部。遇到难啃的骨头,他总是毫不犹豫地冲上去。
辛庆(左)与青年人才一起在“名师沙龙”学习。 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强村富民,托起村民稳稳的幸福
“五一”期间,位于江夏区五里界街道锦绣村的江夏里・武汉老码头文化美食街区(以下简称江夏里)惊艳亮相。6月20日,锦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兵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江夏里如今已累计接待游客近60万人次。
“该项目由村里成立‘强村公司’,和街道共同出资建设,引进外部文化团队作为‘职业经理人’来运营。”刘兵说,“辛庆副部长是村里的常客了。最初,他带着我们去外地学习先进经验;在项目谋划建设的过程中,他也一直跟踪指导,鼓励我们扩宽思路、大胆干。”
近年来,在辛庆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江夏区组建运营26家强村公司,带动91个村集体增收超5000万元。全区首个强村公司,就成立在刘兵所在的锦绣村。
“如今,江夏里火了,辛庆副部长多次跟我们说,强村公司不同于一般企业万店优配,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刘兵说。
来组织部工作之前,辛庆在街道工作了7年,还当过4年的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来到组织部之后,他从事了8年的基层党建工作,走遍了江夏区的每个社区、村。
“他对各个街道、社区、村的情况都非常熟悉,做到了‘一口清’,我们感到很钦佩。”江夏区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龙丹说。
现在,江夏区委组织部正会同区农业农村局,扎实开展“消薄”集中攻坚,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
辛庆主动认领了一批工作难度比较大的村,跟每个村党组织书记面对面交流,“一村一策”制订工作方案。
“强村富民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我们要让强有力的村级集体经济托起村民稳稳的幸福,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辛庆说。
构筑全新人才政策体系,增强引才聚才磁场
“辛副部长好,补贴刚刚收到了,谢谢您和区里的关心!”上个月,江夏科投基金公司副总经理黄忠政收到了区里给自己发放的鄂籍人才回流补贴。此前,辛庆专门在微信中询问他是否收到补贴一事。
黄忠政是江夏本地人,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在北京的金融机构工作3年。去年,江夏区赴北京引才,一番考虑后,黄忠政决定回乡发展。
“我回乡的过程就像巧克力一样丝滑。”黄忠政笑着说,江夏区的工作人员会根据我的特长和江夏区的发展实际匹配岗位。在按要求填写了相关表格后,就顺利办完了入职手续。区里也很快落实了各项引才政策。
“未来发展,人才是关键变量。当前,江夏区坚持‘人产城’发展理念,正在向现代化城区转型,组织部门作为党管人才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以更大力度集聚八方英才,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升级贡献‘第一资源’力量。”辛庆说。
推出“汤逊湖人才十条”,回流各类人才2700余人,累计投入使用人才公寓4500余套,每年留“夏”大学生不少于2万人……近两年,江夏区人才工作得到上级人才主管部门的认可,这背后离不开辛庆和同事们的辛勤付出。
回想起2023年那场堪称“闪电战”的大湾区招才活动,时任区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的罗丽梅印象深刻。
从接到任务到活动落地,只有八天时间。时间紧急,辛庆就自己撰写活动方案,还带着大家“特种兵”式出差:早晨出发去深圳,下午敲定细节,晚上乘飞机返回武汉后,直接在办公室通宵加班。
当同志们因为活动细节在深圳的会议室里犹豫不决时,辛庆果断“拍板”。“领导在武汉,我在前方。我是最了解现场情况的人,时间紧急,我要敢于做决定。”辛庆说。
罗丽梅现在已担任江夏区纸坊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她说,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辛庆为榜样,勇于担当作为。
目前,辛庆正和同事们深入调研,探索推出人才政策的升级版。一方面制定出台农村人才政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力量;另一方面探索“企业认定、政府认账”模式,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加强政策系统集成、精准供给。
“在‘干部素质提升年’中,组工干部更要作示范、勇争先。我将谨记‘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12字要求,以高质量组织工作促进高质量发展万店优配,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辛庆说。
哈福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